2012/5/1 17:02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自去年1月1日正式建成,至今已走過了一年多的歷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自由貿易區規模涵蓋19億人口、6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和4.5萬億美元的貿易額。中國對東盟的平均關稅也因此由原先的9.8%降至0.1%,東盟六個老成員國(文萊、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對中國的平均關稅已從12.8%降至0.6%;四個新成員國(越南、老撾、柬埔寨和緬甸)也將逐步降低關稅并于2015年實現90%產品零關稅的目標。
回首這一年中國與東盟的經濟領域發展,最直觀的數字能夠說明很多內容。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2010年1-11月,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總值達2630.1億美元,同比增長了40.6%,其速度大大超過了中國對外貿易的整體增長速度。其中,中國對東盟出口1244.5億美元增長33.6%,自東盟進口1385.6億美元增長47.5%,由此,東盟已超越日本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在此大背景下,對于我們雙方的烘焙業同仁來講,展望未來,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縱觀評述中國與東盟雙方的烘焙企業,我們可以看出雙方特點分明,大體上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從東盟一方來看,眾所周知東南亞地區地理、氣候獨特,各國盛產糧食、熱帶水果、海鮮、香料、棕櫚油、禽畜產品、咖啡、茶葉等生產原料,其中泰國的大米、榴蓮、印尼的胡椒、越南的火龍果、馬來西亞的椰子、芒果等更是在國際市場聞名遐邇。伴隨著原材料產品品種與質量優勢的,卻是大部分東盟國家的食品加工業并不發達,大型食品企業相對較少,食品加工多以初級產品為主,甚至有些國家例如柬埔寨的加工食品完全依賴進口。與之相對應的,則是中國的地大物博,食品工業門類齊全,企業規模較大,科技實力雄厚,產品結構豐富,從原輔材料的南僑、安琪,到加工機械的偉隆、終端產品的香港美心,烘焙界的各個層面都有一批在國內外擁有重大影響力與市場地位的大企業,而這也正是國內食品界的優勢所在。
正因如此,全國工商聯烘焙業公會傾力打造中國烘焙展覽會,為國內外烘焙界會員、展商與合作單位服務,搭建了一個專供各方交流與合作的平臺,力圖實現各方資源配置、產品結構的優化,宣傳新技術、新產品,為國內或者是國內外可能合作的雙方牽線搭橋,從而更好的貫徹國家“走出去”與“引進來”戰略的實施,來體現服務性全國行業協會的價值與特點。
伴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繼續發展壯大,中國與東盟各國之間的相關合作也將進一步加強,東盟大部分國家食品原料品種多、產量大,勞動力價格低廉的特點將會吸引國內烘焙企業的更多關注,與此同時,從諸如全球第一家以面包業上市的公司新加坡Bread Talk、09年至今風靡整個華語區的越南TIPO面包干等東盟成員國的一些熱點企業和產品身上,我們國內烘焙企業也可以通過學習他們的成功經驗,來規劃符合自身定位的發展藍圖,實現品牌與業績的雙向騰飛。
為此,全國工商聯烘焙業公會也特邀以馬來西亞為首的東盟參展團亮相2011第十五屆中國烘焙展覽會,從而全方位展示東南亞國家企業產品的特色與魅力,身為主辦方的全國工商聯烘焙業公會也將通過一系列的互動活動來促進國內外烘焙界各方的交流與了解,促進各方更深入廣泛的合作。
當前世界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正在加速調整,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浪潮的不斷加深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在增進全方位合作中實現新發展的政策支持與環境背景下,具有“山水相連、文化相近、語言相通、人民幣已率先實現貿易結算功能”等得天獨厚優勢的中國與東盟之間,雙方的烘焙企業必將依據自身企業與產品定位,把握新的發展機遇,從而實現自身的升華與彼此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