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8/2 15:08
對于公眾而言,新疆是個神奇的地方,這里牛羊遍地,瓜果飄香。
得益于社交網絡的興起和電商物流的完善,如今,連新疆的奶也開始火遍網絡,甚至被消費者冠以“國產牛奶天花板”的名號。
曾經的小眾新疆奶品牌諸如天潤、西域春、花園等逐漸走入更多消費者的視線。同時,不斷攀升的消費熱情也在帶動乳企的銷量。
媒體報道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天貓超市上“新疆奶”銷售同比增長近200%。
盡管營收數據喜人,但新疆乳業整體規模偏小,龍頭企業銷量與全國知名企業差距較大也是不爭的事實。在中國乳業整體趨于階段性市場飽和,集中化發展態勢明顯的背景下,新疆乳企若想保持持續發展,甚至是“出疆”在全國市場獲得一席之地,則必須不斷發揮自然資源優勢,打造屬于企業自身獨特的核心價值。
天生在“黃金奶源帶”
在B站、小紅書等平臺,有關“新疆奶”的測評多達幾十萬篇。“濃郁的奶味”讓“新疆奶”輕而易舉的俘獲了每一個品嘗過的消費者。
如此優秀的口感從何而來?這就不得不提到新疆獨特的自然環境和牧場優勢。
在南、北緯大約40度-50度之間的溫帶草原,由于氣候溫潤,這兩個區域生長著多汁牧草,被普遍認為是優質奶牛飼養帶。全球最好的牧場、最好的乳制品產地,大多集中在南、北半球的這兩個緯度區間。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黃金奶源帶”。
能夠擁有這種優勢,并且助力企業持續發展,在乳制品行業內則被稱為“得奶源者得天下”。
對于中國乳品市場而言,在一段時期內產業發展的不均衡,很大程度來源于各地區奶源基礎建設的不足。近年來,隨著原奶價格的波動和品質把控考量,各家乳企對于奶源的爭奪已經稱得上是白熱化。包括伊利、蒙牛、新希望乳業等乳企紛紛以收購或入股方式加強對上游原奶供應鏈等把控力度,目的在于獲得優質奶源,同時控制成本。
與其他地區奶源建設“僧多粥少”的激烈競爭不同,新疆乳業可以稱作是“被老天爺喂飯”。
資料顯示,新疆是我國第二大牧區,草原面積12億畝,其中可利用面積7.5億畝。此外,新疆的奶牛存欄數量長期位居全國第二,還擁有國內最大的進口良種牛核心群。
以天山為界,新疆被分為北疆和南疆。來自大西洋、地中海的暖濕氣流被阻隔在天山以北,使得相比同緯度的其他奶區,北疆更利于牧草種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早在“輕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中就曾強調,加強農業區奶牛基地的建設,重點要放在天山北坡等三個農業發達區域實行。
地處天然優質牧場,新疆本地的消費者也養成了長期穩定的乳制品飲用習慣。數據顯示,新疆居民家庭人均奶類消費量達21.07kg/年,列全國第三,僅次于內蒙古和北京。
得益于上述諸多原因,新疆乳業形成了天潤占據領導地位,其余如西域春、西部牧業等多個品牌割據發展的市場格局。
優選牧場造就“新疆味”牛奶
“新疆奶”因何出圈?有人歸結為國貨情緣,有人歸結于消費者求新。其實不然,依托新疆優質的牧場環境,“新疆奶”確實在奶香、口感方面有過人之處,“走紅”其實是有先天優勢。
但是,奶業產業包括養殖、擠奶、儲運、加工等關鍵環節,具有較長的產業鏈長,而每一個環節的質量決定了最終產品的質量。對于新疆乳業而言,盡管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但光靠“老天爺”是不行的。
2016年以后,我國乳業市場呈現逐步飽和態勢,行業增速開始放緩,市場也進入到存量競爭階段。隨著全國化乳企切入低溫鮮奶業務,區域乳業市場競爭壓力陡然而增。如何打造自身的特色,對于企業能否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縱觀全球和我國乳業市場,能夠掌握奶源核心資源,以自營牧場、自建奶源保障產品質量穩定可靠,已經成為乳品企業獲得長久發展的必經之路。
作為新疆乳企的代表,在社交網絡中,天潤乳業旗下的酸奶、奶啤等特色產品因為獨特的風味與口感備受好評。但在成為“網紅”之前,則是該企業多年來扎根于天山北坡,將“黃金奶源帶”自然優勢不斷轉化為企業發展動力的探索與努力。
成立20年來,公司確立了“圍繞市場建工廠、圍繞工廠建牧場”的產業協同發展戰略,積極搶抓奶源優勢,在天山南北布局了天澳牧業、沙灣天潤、天潤烽火臺、天潤北亭等8家奶牛養殖企業,充分發揮了天山北坡黃金奶源帶的優勢。
同時,還從精準飼喂、狠抓繁育、技術改造等方面多管齊下,打造高品質原料奶生產保供基地。目前共擁有分布在新疆昌吉、阿克蘇、奎屯、沙灣、西山農場等共計18個規模化牧場,奶牛養殖規模達到4.6萬頭,自主奶源占比更是接近70%。
可以說,天潤所擁有的高標準牧場,精選進口荷斯坦奶牛,采用自然草飼養方式,在為消費者帶來更優質安心的牛奶同時,也賦予其產品獨特的“新疆奶”風味。
“疆奶出疆”仍要講好品質故事
近年來,隨著全國化乳企持續調整業態結構,全國化乳企和區域乳企差異化競爭的原有市場格局也被打破。從國家統計局發布2021年規模以上乳企收入數據來看,頭部乳企的收入占比進一步提升,規模以上乳制品企業數量卻逐步下降。
盡管“新疆奶”在消費市場足夠驚艷,但就自身發展而言,仍有不足與短板。同時,多年來,新疆乳企在疆內競爭,各自為戰,若想持續發展壯大,則必然需要走出新疆,尋找新的市場增長。
為此,2019年印發的《“新疆奶”業振興行動方案(2019—2025年)》提出,要提質增效強基礎,促進產能快速增長。實施奶牛布局優化行動,突出新疆地域特點和品種特色,優化布局,實施差異化發展。同時,要加快培育“疆字號”乳制品品牌,以新疆以外的市場作為消費主要增長點,鼓勵企業積極拓展市場。
在后疫情時代,人們對身體健康越來越重視,選擇健康的食品和飲品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話題,作為小眾的“新疆奶”能迅速被大眾接受,很重要的一點便是源于優質牧場所帶來的獨特風味。
可見,“疆奶出疆”在面對全國市場時,仍然要講好“高品質”的故事。
作為出疆發展的代表,今年6月,天潤乳業所屬天潤齊源乳制品加工項目在山東德州落地。這是天潤乳業向著疆外市場邁出的第一步,對于擴大產業鏈條、壯大產業規模、建立雙循環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都有著重大意義。
其實在多年以前,天潤乳業便已開始布局疆外乳品市場。2021年,伴隨“用新疆資源,做全國市場”戰略的推進,公司實現營收21.1億元,乳制品銷量24.33萬噸。其中,疆外市場為8.1億元,增幅同比增長27%。
收獲驚喜的同時,新疆乳業也要認清差距。作為新疆最大乳企的天潤乳業,2021年產品銷量雖然增幅達到22.7%,高于全國乳業龍頭企業伊利的6.8%。但后者的總銷售體量高達986.57萬噸,遠超天潤的24.33萬噸。
另外,新疆乳業近些年來外銷乳品主要以液奶為主,干乳制品很少。除天潤乳業等少數品牌通過點對點方式在部分大中城市銷售以外,新疆乳品區域整體外銷量僅占總銷量的16.4%,市場布局遠未形成。
對于致力于出疆發展的新疆乳企而言,如何將資源稟賦形成的產區優勢,持續向產品優勢、產業優勢和市場優勢轉變,是新疆乳品產業從區域市場邁向全國市場的重要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