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9/29 13:22
“我們常認為反季節蔬菜都是反自然的,這是不準確的。”朱毅介紹,反季節果蔬從來源看有很多種:一類是本身在冬春溫暖的熱帶地區生長的,比如從廣東、云南、海南,甚至國外種植,冬季時通過物流配送到市場;第二類是從冷庫里搬出來的,在收獲季節就已貯藏好,比如常見的土豆、蘋果;第三類則是大棚蔬菜。“前兩種都不算是反季節,對于生產地而言都是順應季節的,只是對于消費地而言是反季節。”
楊國華主任也表示,如果是前面這兩種反季節蔬菜,也不算違背中醫的“逆天時而食”。
營養確有缺失 很多人吃反季節果蔬,總感覺在口感上略遜一籌,這倒是事實。朱毅表示,對于南方運過來或者儲存保鮮的,難免營養流失,而對于大棚蔬菜來說,則是先天不足。
新疆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姚華等人曾對烏魯木齊市板房溝鄉塑料大棚溫室環境下種植的蔬菜進行測量,結果表明,大棚里的黃瓜營養含量遠不如田間正常生長的。正常生長條件下每100克含葉綠素0.75毫克、維生素C16.2毫克、糖分為2.3毫克,而在大棚中生產的黃瓜每100克含葉綠素0.36毫克、維生素C12.7毫克、糖分1.7毫克。同時鉀、鈣、鐵等營養也均低于田間的。
朱毅表示,這是因為應季蔬果的日照更充分,糖分等物質積累更充沛;而反季節蔬菜由于生長期短,受光照和溫度的制約,會讓口感受到影響。
沒有應季果蔬時可以放心吃
風味變差,營養變少,不代表就不能吃。“反季節果蔬對平衡膳食營養起到積極作用。”何麗說,尤其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如果沒有反季節蔬菜的供應,單一的蔬菜品種會導致某些營養元素的缺乏。即便反季節果蔬營養有差異,菜品的豐富也足以彌補這一缺憾。
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也表示,無論哪個季節,多吃點蔬菜水果,才是最關鍵的健康問題。冬天吃蔬菜水果,總比不吃要好。當然如果有可能的話,優先選擇應季農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