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7 12:05
種植果蔬,營養很重要
中國市場上,總有些揮著“美國旗幟”的水果,如美國蛇果、美國提子等,看著就透著“洋氣”。那美國人吃的水果都是怎么來的呢?
在美國,記者注意到,水果和蔬菜大多被擺在超市貨架上,但偶爾也有一些農產品市場。無論哪種情況,它們至少經過了初步加工——菜葉洗得干干凈凈,連土豆都不沾泥。由于美國人對食品安全很重視,市場上的食品稍有質量問題,就能成為大新聞,因此美國農民都大意不得。
紐約超市里的果蔬有的是附近農場生產的,有的是從加利福尼亞州運來的。其中,基本沒有“大棚菜”,無公害有機蔬菜水果倒越來越多,如有機磨菇,年銷售量增加20%。
不過這些有機果蔬通常“好吃不好看”,因為它生長期比較長,所施加的肥料也都是自然的,因此看上去“營養不良”“有機食品又健康又好吃,反正買回去也是自己吃,長得好不好看無所謂。”家住紐約的大衛告訴記者。
在日本,為確保人們一年四季能吃到水果,至今還在用大棚。但由于日本人吃東西講究“旬”,因此老百姓更愿意買些自然生長的時令果蔬。日本的一些農場專門種植這類果蔬,不通過超市,而是直接送貨上門,價格不菲,買的也大多是富裕講究的人家。
而在以色列,盡管自然條件十分惡劣,但荒漠中的溫室大棚不得不堪稱是個奇跡。他們運用高科技技術,使大棚內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含量與營養液等,依據植物生長要求達到了最佳組合。用來遮光的篷布則能對不同光譜長度的光線進行篩選,同時還能防蟲害。因此大棚果蔬的口味和營養都不遜色于露地果蔬。
荷蘭的菜農則會為了保證西紅柿的品質好、口感好,而舍棄20%—30%的產量。
選大棚食品注意啥
面對國外種種果蔬種植技術,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范志紅表示:“中國人也該知足了!畢竟我們要解決的是10多億人的‘菜籃子’問題,現在的果蔬比過去豐富多了,這是可喜的進步。我去過一些歐美國家,他們的果蔬還不如中國大棚出來的好吃呢!”那么,該如何選購大棚果蔬呢?范志紅建議,首先,別買不到成熟期的水果,“如果一種水果離成熟期還差半個月,但又長得很好看,那很可能是用了催熟劑。如催熟的西瓜,瓜皮顏色鮮嫩、條紋淺淡、瓜蒂發青。”
其次,聞氣味。自然熟的水果,大多在表皮上能聞到果香味;催熟的水果不僅沒有果香,甚至還有異味,“比如一些催熟的水果總有股發酵味”。
最后,如果冬天想吃反季蔬菜,也最好多買些洋蔥、胡蘿卜、茄子等,因為其中農藥殘留物較少。吃時可以采取光照、削皮、水燙等加工方式。霍軍生則提醒,由于大棚果蔬營養含量比以前低,這就需要我們格外增加食用量。如以前吃一個西紅柿所攝取的維生素,現在必須同時吃一個獼猴桃才能補充上;原來一斤青菜所含的葉綠素、鈣、礦物質等營養成分,現在可能需要一斤半甚至兩斤才能補回來,或者,也可以另外吃些強化營養食品、片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