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8 15:55
【雪花坊】蒙城貝果
蒙特利爾是加拿大法語區里最大的城市,這個城市里有世界各地來的移民,也帶來了世界各地的美食。猶太人來得算是比較晚的,可是在眾多蒙城美食里,最著名的,不是法國大菜,而都是猶太美食。蒙特利爾的貝果,就是一個代表。蒙特利爾人是最為他們的貝果驕傲的。
在蒙特利爾貝果出名之前,北美人只知道紐約貝果。不過后來有過許多blind taste,比下來還是蒙城貝果更勝一籌。也許紐約的朋友會向我扔雞蛋番茄了,呵呵。
蒙城貝果的特點是,含有麥芽糖,不含鹽,在蜂蜜水中煮過。個子比紐約貝果小,面更筋道,有嚼頭,且帶微妙的甜味。
據說最早于1919年將貝果帶到蒙特利爾的,是一位叫作 Isadore Shlafman 的烘焙師。至今,他的后代仍在同一地區的 Fairmount Bagel Bakery 繼續他的傳統。不過在很多貝果熱愛者心中,Fairmount Bagel現在做出許多別于“白籽” 、“黑籽” 的新奇口味,已經背叛了貝果的正統啦。而另一家貝果店,St. Viateur Bagel,也博得了大眾的喜歡,和Fairmount同是蒙城數一數二的貝果店。我正巧也是St. Viateur的忠實擁護者。
對了,所謂“白籽” 、“黑籽” ,分別是指白芝麻,和罌粟籽。這兩個口味是蒙城貝果最正宗最傳統的口味。看到罌粟籽,各位可能又要有疑問了,罌粟不是毒品鴉片嗎?罌粟籽是沒有鴉片毒性的,而且在銷售之前,是經過處理了,不能再發芽成長的。
盡管我很愛吃St. Viateur的貝果,可是三天兩頭往蒙城跑是不可能的,所以只有自己動手啦。這是網上搜來的蒙特利爾式貝果的方子,我改良成面包機版的。原作者是Marcy Goldman。不過她的配方里有鹽,我按照蒙城貝果的定義把鹽給刪了。
原料A:
溫水 ------- 1.5杯 (25-30℃)
白糖 ------- 65克 (5湯勺)
玉米油 ----- 30克 (3湯勺)
雞蛋液 ----- 15毫升 (1湯勺)
麥芽糖 ----- 15毫升 (1湯勺)
高筋面粉 --- 650克 (4.5杯)
速發酵母粉 - 8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