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7/24 16:57
南方降水增多導致小龍蝦減產,市場批發價連連攀升漲幅高達50%
千億小龍蝦產業鏈近期遭遇5年來最嚴重“斷供”。
“做龍蝦生意5年來,第一次遇到7月份就斷供的情況。”武昌一蝦店老板告訴長江商報記者。
近日,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組織專家編寫了《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17)》(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小龍蝦在2016年創造產值共計564.10億元,經濟總產值1466.10億元,全產業鏈從業人員近500萬人。我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小龍蝦生產國,市場規模超過千億元。全國小龍蝦專營店總量達17670家,是肯德基中國門店數量的3倍。
湖北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馬達文認為,小龍蝦產業在未來5到10年都將是一個朝陽產業,目前的小龍蝦火熱局面主要是供需關系造成的。
長江商報記者采訪調查發現,近期小龍蝦批發價格一路瘋漲,最高漲幅更是近50%。
缺貨導致價格連續上漲
上周五,長江商報記者在武漢外賣平臺上訂購了兩家商戶的小龍蝦,其中一家稱,“龍蝦已經賣光了”;另一家則表示要等待一個小時以上才能送貨,理由是“忙不過來了”。
“周五周六是用蝦量最大的時候,湖北漢川出貨量少,價格猛漲。”據介紹,主產區武漢、洪湖、潛江、監利等地因為連續高溫,龍蝦大量減產,加工廠收購量不足導致開工不足,更加劇了市場供需矛盾,預計近日還要漲價。同期,大風高溫天氣導致洞庭湖小龍蝦上市量也持續減少,這幾天價格連續上漲;南京高淳和安徽當涂郎溪一帶二季蝦逐步上市,交易價格將趨于平穩;江蘇興化高郵等地小龍蝦供應量也很少,價格高位運行。
“小龍蝦產業在未來5到10年都將是一個朝陽產業,目前的小龍蝦火熱局面主要是供需關系造成的。”湖北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馬達文對長江商報記者表示,“小龍蝦旺季在4至6月份,高溫不適宜小龍蝦的生長,貨源不足可能導致價格上漲。”
“南方降水增多導致蝦減產。”江蘇省盱眙龍蝦協會秘書長趙建民認為,漲價確實是前階段主產區降水造成的,此外,今年不少大型加工企業加大收購量也是原因之一。往年價格上漲在7月下旬高溫以后,而今年進入7月后,南方降水增多,湖面水位上升導致蝦產量減少。此外,高水位對蝦農的捕蝦工作也增加了一定難度。
據介紹,小龍蝦養殖最怕的是兩個極端:一是天氣太冷,小龍蝦鉆進洞保暖,同時停止生長;二是天氣太熱,同樣要鉆進洞降溫,也停止生長。同時,進入伏天,各地氣溫較高,晝夜溫差不大,悶熱天氣下不利于小龍蝦生長,也更難以捕撈,而人工工資也持續走高。
“小龍蝦貨源緊張,有‘老天爺’的原因。”武漢小龍蝦協會會長陳忠生認為,今年湖南、江西、安徽小龍蝦養殖和供應受降雨影響較大。往年這些地區可以自給自足,甚至向外地輸出,今年貨源壓力全部壓到了湖北。
據介紹,現在每天進入武漢各個水產市場交易的小龍蝦,主要來自江夏、蔡甸、新洲、黃陂等區,以及孝感、漢川、鄂州等周邊地區。近年,消費火爆激發了農戶的養殖熱情,武漢及周邊地區小龍蝦養殖規模大大擴張,以稻田“稻蝦連作”模式為主。
批發價大漲近50%
小龍蝦的養殖環節,亦呈現供銷兩旺的態勢。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在中國龍蝦網上,幾乎每隔幾天就會有新的供求信息發布。
上周六,中國水產養殖網最新報價顯示,湖北荊州地區淡水小龍蝦批發價格持續上漲,4錢至6錢紅殼龍蝦從7月18日的17元一斤上漲到23元一斤。同期,漢川的小龍蝦收購商劉先生提供信息稱,同重量的一斤小龍蝦從7月20日的20元上漲到24元。
此外,作為小龍蝦主產地之一的湖北潛江,長江商報記者選取了其6月10日和7月10日兩個日期對比,以紅殼龍蝦7錢至9錢為例,6月10日的批發價每斤在21元,短短一個月時間,就飆升到每斤30元,漲幅近50%。
小龍蝦主要產于長江中下游地區,其中湖北一省的小龍蝦產量約占全國的近60%。“明天發不了這么多,漲價都發不了。我們周圍一些本地的餐飲企業,已經自動把周邊的價格抬高。”湖北省荊州市小龍蝦養殖大戶揭正三,今年養殖了1200畝小龍蝦,是湖北荊州當地的養殖大戶。這一段時間,他每天都會接到一個又一個催他發貨的電話。雖然價格漲了是好事,但他卻高興不起來。
揭正三解釋,現階段起捕量無法滿足簽約客戶需求,銷售的核心任務轉而變成跟客戶不斷地去道歉。
日前,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組織編寫了《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17)》。報告顯示,2007年至2016年,全國小龍蝦養殖產量已經由26.55萬噸增加到85.23萬噸,增長了221%。去年,我國小龍蝦總產量為89.91萬噸(含捕撈產量),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小龍蝦生產國。
《報告》亦顯示,從2014年到2016年,我國小龍蝦消費量分別占生產量的96.3%、97.8%和97.8%。除出口量外,我國小龍蝦生產只能勉強覆蓋消費。
實際上,產銷量的上升似乎已難以滿足日益膨脹的食客胃口。2016年,我國小龍蝦生產量89.91萬噸、消費量87.93萬噸,較2014年分別增長30.36%和32.47%。在餐飲終端,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湖北省專營小龍蝦餐館數量超過1.5萬家,小龍蝦餐飲產值達332.62億元,同比增長30%以上。
全產業鏈企業前景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小龍蝦千億級的市場規模引得資本大軍蜂擁而入,但也有市場聲音認為,這塊市場或如小龍蝦自身一般,“聞起來香、吃起來難”。
首先要面對的,就是由小龍蝦自身特性帶來的淡旺季區隔明顯問題。每年9月后,小龍蝦進入休眠期,對產出量和品質都會造成一定影響。同時隨著淡季需求減小,湖北當地養殖戶往往會將飼養小龍蝦的場地騰出種植水稻以維持收入。不過,一部分養殖戶為持續發揮小龍蝦經濟效益,已開始往深加工領域延伸。
上述《報告》中就提到,近年來,小龍蝦副產品如甲殼素等生產加工取得顯著進展。據不完全統計,僅湖北和江蘇兩省相關龍頭企業,甲殼素及衍生產品的年產值就已超過25億元。
但利潤豐厚的終端環節同樣需要面對淡旺季的挑戰。每年冬天,國內大部分的小龍蝦店會關門或歇業,剩下的沒關門的也要通過更換或增加品類以熬過寒冬。但對于以小龍蝦為品牌特色的創業企業而言,更換品類并不合適。
同時,直接從農戶處或當地批發商處采購的分散性產業鏈,也易在淡季時給餐飲企業帶來供應鏈不穩定、品質難以保障等問題。
此時,掌握全產業鏈的小龍蝦企業或許更易殺出重圍。安信國際研報認為,于今年5月宣布進軍小龍蝦市場的港股上市公司周黑鴨具有品牌與渠道優勢,其所在地湖北也是中國最大的小龍蝦產地,均有利于其抵抗小龍蝦供應鏈分散帶來的種種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