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6/27 19:07
“走出京城的四季民福承載了更多為城市而歌的責任,設計師將本就蘊含在品牌基因中的京城文化放大呈現,一舉獲客的同時也鞏固、提升了品牌地位。”
2022年初,在京創立15年的四季民福終于走出京城入滬拓店,落腳上海外灘吳淞路。初營業顧客絡繹盈門,社交媒體上,動輒兩三個小時的等位時長已經讓食客見怪不怪,而新店的底氣更來自無數人的餐后評價:“值得等待”。
IN.X屋里門外吳為再一次為四季民福打造記憶點鮮明的就餐空間——有力易讀的品牌基因,疊加恢弘隆重的京城底色。直指核心,是設計師這一次的空間筆法。
01
囿于都市,寄向自然
如果說四季民福北京店在品牌基因空間符號化上是逐漸收斂鋒芒的,那么上海首店無疑是外放的。屋檐層疊、青磚徐徐鋪陳、青松如翠、朱紅廊柱契闊典雅......直到目及散座區一段殘長城魏然而立,頹垣蕭索卻氣魄風骨猶存,仿佛奔涌的時間長河戛然而止,這一幀城市和歷史的殘卷被機緣巧合地放置在了滬上最繁華的外灘樓宇中。
與上海的摩登相匹配,最好的并不是京城的都市感,而是一個格局恢弘的大背景、一團拙樸襲人的煙火氣——皇家官眷沿宮墻而行;尋常百姓喧鬧著穿過青磚院門;秋風向北越過長城萬里、越過燕山;歲歲年年草木豐茂煙火綿長......設計師寥寥幾筆,空間張力與場所精神一覽無余。如此,新空間也就有了無可替代的風骨。
02
空間長卷,古而開新
1180㎡的內部空間呈不規則的“D”字型,設計師將沿直線墻面一側的空間預留給包間及主廚房,至極限處的銳角區域分布設備間及庫房,散座大廳和景觀區則整個被弧形結構外墻攏入主空間,猶如一條巨大拋物線的立面雖然帶來了非常規結構,卻也將優渥的室外光線及風景引入內部,增添了情致樂趣。
從等待區穿過青磚灰瓦的京城民居門廊進入主入口,三面通亮的開放酒窖與沉入暗調的U型吧臺一左一右將空間氛圍拉入截然不同的另一端。老磚石堆砌的斑駁墻面和金屬亞克力等現代材料重疊,場景和時間的拼貼重疊散發迷人的張力。
正欲沉入搖曳迷醉的當代場所,吧臺蕩漾的燈光隱約勾勒出背景里一段殘長城的輪廓,于是步入更開闊處,宏大場景撲面而來,屋面高挑抻拉出青灰色開放區,城墻和植物構成的大型景觀將臨窗開放區隔為兩部分又開門便于穿梭,散座區不僅成組獨立且都有風景。
主入口北側,卡座與圓桌排布更強調秩序感,朱紅廊柱為素色空間點睛,金屬網隔斷隔而不絕,步入便有層層遞進的儀式感,磚石頹墻在這里延續呼應,燈光悅目的酒窖點亮空間深處。對側原始古樸的木質墻面通過材質轉換順勢切換至另一功能區。
整個空間最北側,粗糲條磚包覆整個墻面,又與天花相連,墻體結構回轉蜿蜒,凹處設卡座,旋轉開啟處則恰好進入VIP包間,室內的建筑感在此處達到頂峰,無論餐桌煙火還是人文奇景都歸于平靜,只剩一個粗糲又豐盈的“大背景”。
03
策略為先,設計為后
作為京菜頭部餐飲代表,四季民福在北京早已擁有成熟餐飲市場中一片江山,于品牌自身或于京城食客而言,品牌基因已經牢牢印刻,所以空間“出奇”更能制勝。但初入上海的四季民福對滬上食客卻多是新店,即便有在外聲名加持,也需要鮮明果斷的亮相。
設計師吳為正是將本就蘊含在品牌基因中的京城文化提煉放大,以京城氣韻淬煉品牌基因,為首店“定格”,一舉獲客的同時也進一步鞏固了品牌地位。IN.X屋里門外策略餐飲以不斷升級的空間形象建立食客認知與粘性,為品牌變革升級強效助力。
項目平面圖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四季民福上海外灘外白渡橋店
項目地點:中國 · 上海
項目面積:1180㎡
室內設計:IN.X屋里門外設計
設計主創:吳為
設計網站:www.inxid.com
設計團隊:賈琦峰、賈辰娟、劉晨陽
室內陳設:金升旭、應哲光、宋江麗
項目攝影:鄭焰
項目策劃:楽品牌策略機構
文案策劃:NARJEELING那幾嶺
策略為先,設計為后
Strategy First, Design Follows
制定恰當的商業策略,是企業在自己所處行業中獲得可持續競爭優勢的重要戰略,而明確策略并以策略為先進行空間設計,是品牌打贏每壹階段市場和品牌戰役的有效方法。在商業策略管理中,我們將品牌劃分為三個不同階段:創業期、成長期、成熟期。針對三個不同階段也有相對應的策略。
商業策略好比品牌發展的整體戰,而每壹階段的品牌成長皆可看作是看做壹場戰役,每壹個空間的呈現則都是壹場戰爭。只有在整體戰略正確的前提下,每壹場戰役才會有更細化、更明確的作戰方針,而這套策略和方針幫助品牌在每壹場戰爭中明晰目標,即在每壹次空間設計中依照商業策略擁有明確的設計準則,這樣才能打贏每壹場戰爭,取得市場競爭中每壹階段的戰役勝利,最終幫助品牌獲得持久生命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
設計師
吳為,國內餐飲空間設計的集大成者,IN.X屋里門外的主持人暨創意總監,四季民福、胡大飯店、萬蔚·烤鴨等知名餐飲品牌的“御用”設計師,秉持“策略為先,設計為后" 的設計理念,與中國多個領先餐飲品牌達成了密切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他主張以設計為品牌賦能,結合經營思維,關注品牌的歷史與新生,注入時代生命力,提供全考量、前瞻性的解決方案。同時他也成為中國新壹代餐飲品牌裂變與更迭的見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