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4/17 16:27
微波爐是最受歡迎的煮食方法,家居、辦公室、便利商店都幾乎必備,方便、快捷、干凈。但從健康的角度看,微波爐仍有很多爭論。
權威的英國醫學學報 Lancet曾發表過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微波影響蛋白質的結構,把食物中的左旋脯氨酸(L-proline)轉成右旋脯氨酸(R-proline),而后者已證實是神經系統、肝臟、腎臟的毒素。該報告同時指出,微波爐改變食物的分子結構,致使進食后身體出現“結構性、功能性及免疫上的變化”。
此外,另一項瑞典的研究,利用對照方法,把一些不含脂肪、膽固醇的蔬菜用微波爐加熱,發現測試者進食后,血液中的高密度血脂蛋白(HDL,俗稱“好膽固醇”)下降,低密度血脂蛋白(LDL)及超低密度血脂蛋白(VLDL,俗稱“壞膽固醇”)上升,而對照組中用傳統方法煮熟的食物,卻沒有此現象。怎樣解釋呢?吃了沒有脂肪、膽固醇的食物,也會產生這樣的反應?
微波爐生產商當然大力反對這些研究結果。若家中、辦公室已有微波爐的,可以做個實驗。分別用:(1)自來水;(2)微波爐加熱后冷卻的清水;(3)傳統方法煮熱后冷卻的開水來灌溉植物,結果你會發現,微波爐加熱過的水,使植物難以生長。當然,水仍是水,仍然是 H2O,但性質卻因微波加熱而改變了,水變得了無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