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 13:50
冬天天氣寒冷,適合泡腳養生。然而日前浙江湖州一八旬老太太因每天泡腳,腳趾潰爛,膝蓋僵硬,甚至有要截肢的可能。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冬季泡腳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一起來看看。
專家表示,正常人用熱水泡腳可以擴張足部動靜脈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局部較高的溫度又可降低血液的黏滯度,增加局部組織的血供和氧供,帶走更多的廢物,起到保健作用。
但對患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患者來說,下肢缺血,肢體發冷,熱水泡腳已無用武之地了。這些患者的動脈硬化,彈性顯著降低,熱水泡腳并不能擴張硬化閉塞的血管。當然,部分相對健康動脈的擴張只是增加了原本正常組織的血流,而缺血組織并不會改善。周圍溫度的升高,可以增加組織的耗氧量,反而加重缺血,甚至出現壞死。
健康提醒:
冬季足浴4項注意
1、泡腳時間不宜過晚。古代浴足主張是在下午5~7點,但由于現代人生活節奏變化,建議在睡前一小時泡腳。過晚泡腳可能導致機體興奮,影響睡眠。
2、泡腳時間不宜過長。泡腳時間不宜過長,最好是在20分鐘左右。泡得過久可能會引起心慌,尤其老人更應該注意。
3、有足部感染、足部皮膚破損者不宜泡腳。足部有感染、炎癥或皮膚破損的人不宜泡腳,以免情況惡化。
4、有感覺神經末梢病變者謹慎泡腳,恐有燙傷。有例如糖尿病這樣感覺神經遲鈍的病人泡腳時一定要謹慎水溫,不要太高,以免造成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