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7 14:44
學名:Mytilus edulis.別名:北方稱海紅,南方稱淡菜,亦稱“東海夫人”。 貽貝為我國重要經濟貝類之一,是馳名中外的海產珍品。肉味鮮美,營養豐富,干品含蛋白質53.5%、脂肪6.9%、糖類17.6%、無機鹽8.6%,以及各種維生素、碘、鈣、磷、鐵等微量元素和多種氨基酸。《本草綱目》中記載貽貝有治療虛勞傷憊、精血衰少、吐血久痢、腸鳴腰痛等功能。福建居民早在唐朝就采集貽貝作為佳肴,古書中載有“東海夫人,生東南海中,似珠母,一頭尖,中御小毛,味甘美,南人好食之”等詞句。隨著貽貝養殖的成功,貽貝的綜合利用也日益廣泛,現在貽貝除鮮食外,還可加工成鮮干、熟干制品、罐頭、貽貝油等;并可加工為藥用食品,防治粥狀動脈硬化和高血壓,或提取維生素D3,治療佝僂病等。 貽貝全身都是寶,殼是貝雕工藝品原材料,亦可燒灰,供建筑所需。貝殼還含有鈣、鐵、鉀等微量元素,將它碾成細粉可做肥料和飼料添加劑;亦可作油漆增稠劑、瀝青粘合劑等。 貽貝種類繁多,其中經濟價值高的有: 1、翡翠貽貝(Perna uiridis),貝殼大,殼表呈翠綠色,前半部常呈綠褐色,光滑并具光澤;生長紋細密,繞殼頂環生。貝殼內面具珍珠光澤,足絲淡黃色,較細軟,個體大,可達20厘米。翡翠貽貝屬亞熱帶廣鹽性種類。適宜水溫10―35℃,最適水溫20―30℃,最適鹽度14.5―29.0‰。福建省平潭以南的沿海海區均有較廣泛的分布。近年來,泉州、漳州兩市沿海翡翠貽貝海區半人工采苗和人工樁架式、筏式養殖發展很快,1993年全省養殖面積3萬多畝,產量達2萬多噸。 2.紫貽貝(Mytilus edulis),殼薄,呈楔形,前端較尖細而后端較寬廣,生長紋細且明顯。殼面黑褐色,殼內面為紫灰色,肌痕清晰。紫貽貝廣布于世界寒溫帶,我國大連、煙臺、青島等地沿海皆有分布。1973年福建省從北方引種成功,現已成為淺海貝類養殖的主要品種之一。近年又解決了育苗關,平均畝產苗2.9噸,最高達12.6噸。1993年全省紫貽貝養殖面積近萬畝,產量達2萬多噸。 貽貝具有分布廣、適應性強、繁殖力強、生長快、產量高、營養豐富等特點。福建省海域遼闊,自然條件優越,只要解決好種苗、保鮮和加工等問題,發展貽貝養殖業的前景就十分喜人。
烹飪指導:
1、海虹可以汆湯,也可做菜;
2、海虹個體越大越好,質嫩,肉肥,味鮮,適宜與冬瓜、蘿卜等一同煨食;
3、海虹500克,加調料煮湯服,連續服用,治肝腎陰虛之頭暈及盜汗等癥;
4、海虹可濃縮金屬鉻、鉛等有害物質,故污染的淡菜不能食用。
食療作用:
海虹味咸、性溫,無毒,入肝、腎經;
可補腎益精、調肝養血、消癭瘤、調經血、降血壓之功效;
用于虛勞羸瘦、眩暈、盜汗、陽痿、腰痛、呈血、崩漏、帶下、癭瘤、疝瘕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