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6 17:39
據國際糖尿病聯盟2011年統計,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數為3.66億,預計2030年將達到5.52億,相當于每10秒鐘增加一名糖尿病患者,或者每年增加1000萬名患者。在我國,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為9.7%,患者總數已超過9000萬人,成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國;同時,糖尿病前期的糖耐量受損人群達到了1.48億人,患病率為15.5%,未來50年內糖尿病仍將是中國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糖尿病年輕化的趨勢明顯。專家指出, 20年前糖尿病患者基本都在45歲以上,但現在二三十歲的病人比比皆是。特別需要警惕的是,糖尿病在兒童和青少年中增加。
糖尿病年輕化與壞習慣有關
現在,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患者都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兒童和青少年人群的患病率在不斷增加,中年人患病的也越來越多。高熱量的飲食和體力活動的減少與糖尿病發病有密切關系。現在,很多孩子愛喝碳酸飲料、吃油炸食物,而且出門去哪都可以乘車,上下樓也有電梯,再加上晚睡晚起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直接誘發了疾病。中年人則是吃喝應酬的增多,引起了肥胖也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風險。而患糖尿病的年齡越小,癥狀越隱匿,越不容易被發現。
很多上班族早晨為了多睡一會,往往起床后的所有事情都是匆匆忙忙的。早餐幾乎就是“糊弄”。早餐的重要性已經一再地被說起,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應該按時吃早餐。專家介紹,上班族在早晨的勞動強度和用腦程度都是較大的,如果來不及吃早餐,就會感到頭暈、昏沉、記憶力不好。長期不吃早餐對人體傷害也非常明顯,易變成酸性體質。另外,為了控制食物的攝取量,一些糖尿病患者選擇不吃早餐,其實不吃早餐,到上午會感到饑餓或出現低血糖癥狀,長期下去就容易發生酮癥酸中毒,甚至會有生命危險。所以對于“糖友”來說,合理配比的早餐能使血糖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
日常如何預防糖尿病?
1、少吃肉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科學家發現:食用較多數量的紅肉(特別是精加工肉制品)會增加女性患上2型糖尿病的風險。這是因為紅肉是飽和脂肪、膽固醇和動物蛋白 的主要來源,而精加工肉制品含有的某些防腐劑、添加劑和化學物質會增加人們患上2型糖尿病的幾率。該研究還發現:用其他食物(如全粒谷物、堅果、低脂乳制 品、魚肉和家禽)來代替肉食能顯著地降低人們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
2、食用堅果
準確地說,是食用杏仁、核桃和其他樹生堅果。研究表明經常食用樹生堅果與患糖尿病的風險降低之間存在著相關性。即使是食用花生(歸類為豆科植物,而非堅果)也會起到有益作用。然而,經常食用并不意味著大量食用;每天吃一小把就可以了,以避免熱量堆積。
3、進餐后散步
發表在《行為營養與體力活動》國際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每天靜坐6-8小時的人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為19%。即使是在餐后半個小時散步15分鐘,也能讓餐后血糖水平在至少三個小時內下降。發表在《歐洲疾病研究》協會期刊上的另一項研究成果表明:在餐前進行一段時間短暫但較為劇烈的運動對于控制血糖比一天內進行長時間的運動更為有效。
4、從事力量訓練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的研究者發現:力量訓練或者是抗阻力訓練都能夠比有氧鍛煉更好地維持血糖水平的平穩。事實上說,美國運動醫學會已經意識到了力量訓練對糖尿病患者有非常好的益處,它們建議成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應該采用力量訓練。此外,力量訓練還能夠有助于保持肌肉重量和加速新陳代謝,不過這兩項功能都會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