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7 12:12
慢喝水,不猛飲。一下子飲水過多,會使胃酸稀釋,導致胃腸道吸收能力減退,大量喝水會加劇體內鹽分的流失,以至水喝得越多,鹽分丟失也就越多。大量的水積聚在胃腸中,還使人感到脹滿,有礙健康。大渴時更不能猛飲,這樣會使胃難以適應,造成不良后果。
飲水莫待口渴時。口渴表明人體水分已失去平衡,細胞開始脫水,此時喝水為時已晚。要養成定時喝水的習慣。最好清晨起來刷牙后喝一杯白水,上午10點左右、午飯前、下午3點各喝一杯水,晚上睡覺前再來一杯。正常人每天水的攝入量要保證在2000毫升。
不能喝“千滾水”。水如果燒了又燒,滾了又滾,隨著水分的蒸發,無機鹽的濃度就會相應增加,尤其是其中的亞硝酸鹽對人體有害,長期飲用,輕者累及腸胃,重者可引起中毒。
不喝過熱的開水。溫度過高的開水,對口腔、咽部、食管及胃黏膜都會產生燙傷而致充血,久而久之可導致炎癥。
喝加鹽的溫開水,不要喝冰水。夏季,不少人在出汗后,選擇飲用冰水或冷飲,其實這是不科學的。因為這樣會導致毛孔緊縮,機體散熱困難,余熱蓄積,反而易引起中暑。正確的方法是多喝一些淡鹽水,以補充丟失的鹽和水。鹽水進入機體后,會迅速滲入細胞,為不斷出汗而缺水的機體及時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