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23 09:19
常言道:“能吃是福!”然而對于正常發育關鍵時期的小寶寶而言,“能吃”遠不如“會吃”重要。尤其是對于寶寶吃的種類、吃的方法一定要講究科學,才能更好的輔助寶寶成長發育。那么,日常媽媽應該如何給寶寶吃,才能吃出新高度呢?下面請隨小編一起來看看!
了解“吃”的優勢,讓寶寶吃出新高度!
①利于味覺的發育:食物中的各種味道可以通過咀嚼得到釋放,刺激舌頭表面的味蕾,促進味覺神經的發育。
②提高注意力:細嚼慢咽的進食方式能夠讓寶寶集中精力專注進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③促進語言和社會性發展:通過咀嚼和吞咽食物,使寶寶面部和口腔的肌肉得到鍛煉,增加舌頭運動的靈活性,利于面頜骨對稱發育及乳牙萌生,這些都是語言表達的必備條件。
④促進大腦發育:食物中的不同味道通過味覺神經傳入大腦,由大腦中樞神經來進行分類,通過這樣不斷地刺激和強化,增強大腦的思維能力,促進寶寶的智能發展。
甄選“吃”的種類,讓寶寶聰明又健康!
除了眾多周知的母乳是最為營養的食物之外,為了寶寶聰明的大腦,媽媽對于日常健腦營養素也要重視!研究發現,在所有的維生素中,對智力影響最大的是維生素A、維生素B類、維生素C、維生素D和維生素E。維生素A可以促進腦的發育,缺少維生素A可使智力低下;而維生素D能使神經細胞的反應敏捷,人會變得果斷和機智;研究顯示每100毫升血液中含維生素C達到1.1mg的孩子,智商要高出別人5分。所以,寶寶的日常輔食,要選擇新鮮的蔬菜水果,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B、C、E,每日額外補充膳食中容易缺乏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D。此外,魚肉中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鈣、鐵、維生素B12等成分,都是腦細胞發育的必需營養物質;大豆富含優質植物蛋白質、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及磷脂,以及核桃仁的脂肪酸,都是大腦細胞所必需的營養,經常食用不僅會促進大腦發育,還會提高大腦的功能及活力,并防止腦神經功能發生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