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8 16:20
豆漿是昔日上海人的早餐“四大金剛”之一。無論是大餅、油條和粢飯,還是生煎、小籠和鍋貼,一定要配著熱氣騰騰的豆漿吃才吃得舒服,吃得完美。不象現在新亞大包和永和豆漿賣的冰豆漿,只能作為飲料單獨喝。記得那時侯牛奶是極少數人才能每天喝到的,大多數平民階層的上海人是天天排隊喝豆漿。這也是過去上海清晨的一道街景。排隊買籌碼時營業員會問一句:要甜的還是咸的?大多數的上海人都會說:咸的!煮著豆漿的大鍋前,只見師傅左手拿著一個藍邊碗,加入一湯匙兌了香醋的鮮醬油,右手拿把銅勺從鍋里提起一勺滾燙的豆漿,高高舉起沖進碗里,不多不少正好一大碗。只見碗里的豆漿立即呈現出絮狀來,灑上紫菜碎、榨菜末、蝦皮、油條段、蔥花,最后淋上幾滴香油或辣油,一碗賞心悅目營養美味的咸豆漿就端上桌來了。
材料:豆漿、紫菜、榨菜、蝦皮、油條、蔥。
調料:鮮醬油、香醋、芝麻油或辣油。